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27 17:39:24


我们中国的教育缺少什么呢?这是很多专家学者一直研究的问题,但是现在还是没有能完全解决,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面是我们学大教育精心为大家准备的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快跟着我们学大教育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内容吧。

基础教育为健全的社会奠基。“学生”的秘密在于自我发展。培养创造的雄心与健全的心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面对未来的创造者们,我们必须记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十八岁时做什么,而在于他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国家的前途取决于公民的文明素养、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为什么懂科学,但不懂感情

不要把中国的青年捆绑在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柱子上,要维护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善良和崇高。

幼儿园玫瑰花开,娇艳欲滴。早晨,六岁的小女孩摘下一朵,从容地往外走,恰好被校长看见。校长认为不该随便破坏花草,就问:“孩子,你为什么要摘花,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告诉邻居的老奶奶,学校里开了很美的玫瑰,奶奶很想看,可她病得很重,走不动,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后再把它送回来。”

我们不妨把这个没有结局的小故事看做是对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隐喻。

小女孩有天真善良的童稚之心,可她的行为违反了校规,从科学上说,摘下的玫瑰送回来也不能复活。如果你是校长,是教育孩子即使好心也不能损害公物,还是教给孩子一点植物学常识,或者再摘一朵玫瑰奖励她?请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因为结论背后隐藏着你对教育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会传递给你的学生,影响她未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现实秩序、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美国人用行动给出了属于他们的答案。前不久,为帮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Miles实现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旧金山变成了“哥谭市”。在上万名志愿者配合下,“蝙蝠侠”Miles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他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城市总动员”没有国家法案的支持,会影响城市生活的秩序,花费纳税人的钱;他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Miles当不成真正的蝙蝠侠,因为世上就没有蝙蝠侠,而梦想与心愿的实现在科学上也无助于白血病的治疗。然而,他们还是选择倾全城之力帮孩子圆梦。无需论证,没有争议。

易地而处,Miles恐怕要梦碎,因为这是一个连为老奶奶摘一朵玫瑰花都有可能受到批评教育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基于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与基于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时常交战,而前者往往大占上风。有多少像Miles一样大的孩子,还没来得及做蝙蝠侠的美梦就进入了奥数提高班?有多少试图为老奶奶摘一朵玫瑰的孩子,在校规校纪和生物学常识面前缩回了小手?有多少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只是为了积累应试写作素材?又有多少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仅仅是为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青少年儿童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井然有序地坐在教室里,在校长、老师(当然还有家长)齐心合力下,提前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真相:老奶奶看不到玫瑰花不会死,但玫瑰花摘下来就会死;蝙蝠侠是骗人的,没人会帮你圆这种不切实际的梦;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因为名牌大学才是身价的象征;房价越来越贵,所以饭碗比梦想厚重;如果路上有老人跌倒,先不要急于搀扶……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逻辑:用基于现实秩序的功利主义和基于科学理性的实用主义主导教育,重视“有用之用”,轻忽“无用之用”。记得一位同仁向我讲述他的亲身经历:带高中学生到贫困山区搞社会实践,老乡们受宠若惊,满脸期待地拿出舍不得吃的年货——蛋糕来招待这些城市的孩子。由于存放时间长,蛋糕可能过了保质期,学生们毫不犹豫地对老乡说:“这些东西不能吃,应该赶紧扔掉。”看看老乡们又羞愧又不舍地扔掉蛋糕,再看着学生们理直气壮的表情,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长得知此事,夸奖孩子有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责怪学校组织活动不小心。这位老师无奈地对我说:“他们懂点科学,但他们不懂感情。”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嗷嗷待哺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优先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尤其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就是人本主义的消隐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所以,在我们的物质文明足以让我们体面地站起来畅谈“中国梦”的时候,中国的教育者应该放眼世界,更应该回归传统,在孔夫子“伤人乎?不问马”这样的价值判断中寻找教育智慧,不要把中国的青年捆绑在现实秩序和科学理性的柱子上,而是重在塑造人的精神,维护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善良和崇高。期待更多的校长勇敢地摘下园中的玫瑰,呵护小女孩心中的玫瑰。

滋养儿童的敏感精神

教育者要懂得自律和节制,避免在错误的时机进入儿童的成长世界,粗暴地改变儿童认识事实的方式。

帕斯卡尔曾对人的两种精神作了区分:几何精神和敏感精神。对于人们而言,几何学的逻辑推论原则化繁为简,但却远离日常应用。敏感精神,以心灵的直觉感知事物,其洞察原则淋漓在日常生活之中。前者指向人的理智化,后者重视人的心灵体验和洞察力。有的人只认可符合逻辑的事物,而有的人迷恋直觉,我们说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好的教育谋求的当是个体几何精神和敏感精神在个体身上的完整统和,但就个体心智发展而言,不同的人生阶段侧重点不同。按照怀特海的说法,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浪漫阶段,知识不受系统的程序支配。个体直接认识事实,只是偶尔对事实做系统的分析。从接触单纯的生活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属于这样一种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兴奋。这刚好契合帕斯卡尔说的敏感精神。换言之,在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心灵充满着浪漫气息,教育应契合儿童的心智特点,建基于孩子体验性的学习之上,尽可能地给儿童提供条件使其通过自己的感知来认识世界,滋养其对美善事物的敏感精神。

但现实状况却不尽如人意。我们的教育常以几何精神的培养为第一要务,过早地催压着儿童进入理智化阶段。数学锻炼计算推演能力理所当然,而语文分析段落大意抽绎主题思想的技术化学习让儿童的感知能力日益钝化。另外,我们对应试能力的过度关注,对考分和名次的重视,对孩子的“数字化”的衡量标准,把孩子日益绑缚在应试生活之中,让孩子的成长过程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骨感”,从而缺失了儿童世界本有的悠缓舒展、细腻敏感。

提供条件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是滋养儿童敏感精神的基础性渠道。但在儿童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育时机。比如,面对端详把玩叶子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反应?是看见孩子对叶子的好奇,立刻蹲下来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叶子的形状和触感以及作用等等,还是站在不远处,给孩子以关切的目光?是前者更科学还是后者更合理?也许,我们首先应该反思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位置在哪里。目前的教育所认可的是可见的偏于几何精神的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孩子自身与世界交往时,建基于自我感知来认识世界的不可替代性。幼年时期,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是浪漫的、混沌的、无目的的。教育者可以提供条件,鼓励其探索世界,但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心智,给予其足够的自我成长空间,不能以过度教育的方式,剥夺其对世界的自我感知和认识。换言之,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懂得自律和节制,要能够充分认识和尊重儿童的心智特点,从而避免在错误的时机进入儿童的成长世界,粗暴地改变儿童认识事实的方式。因此,在儿童心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律,允许其缓慢而自然地生长,跟随自己的节拍充分活在与世界的交往之中,经由对其敏感精神的培植和滋养,以符合自身心智阶段的方式健康成长。

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的相关内容在这里我们学大专家已经全部呈现给大家了,感谢学大专家的精彩分享,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精彩的内容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